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杨玉云)时至岁末,常州医药行业传来好消息,截至2024年底,常州全市各类医药生产企业近590家,其中上市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14家。与上一年相比,上市企业增加了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25家。
“常州市医药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近日,在“药监走基层”活动现场,江苏省药监局常州检查分局局长、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主任刘雨治对新华网说,“常州重点支持创新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刘雨治说,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之一,2023年更是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构建“新能源+生物医药”双轮驱动产业体系,积极布局新赛道,构筑未来经济新优势。
常州市食药纤中心受理企业业务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总值487.6亿元,而全行业产值已近700亿元。今年10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 强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第21名,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排在第30位,一个普通地级市占据了两席,显示了不俗的实力。
常州何以强?在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吴小华看来,常州医药产业能获得快速成长,也是政策与服务双轮驱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她说,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近几年,常州连续出台了《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常州市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以及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吴小华说,常州政策支持都是实打实的,而且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上,行业管理部门也是真刀实枪地干。
为了解决辖区内药械生产企业在产品注册、生产许可申请、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需求,江苏省药监局和常州市委、市政府遵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整体部署,先后成立了省药监局常州检查分局与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还在常州高新区设立了工作站,分中心、工作站的机构编制和办公经费主要由常州市承担,目的就是为辖区企业服务,方便他们能随时获得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有助于药械产品注册申报提速。
在江苏省药监局和省食药检院的支持下,常州市食药纤检中心挂牌成立省食药检院常州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在配合省食药检院做好各类抽样和检验工作的同时,实现了与省食药检院的人员、技术和资源的共享。
2024年5月,常州市食药纤检中心在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一站式服务中心开设了业务受理窗口,园区企业通过扫描“常州质量码”,即可提交洁净室环境检测、方法学验证、标准起草等服务需求,以“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腿。此外,中心还为园区企业委托的洁净室环境检测开设了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检测,且现场检测合格后10个工作日内即出具报告,可以比常规委托检验缩短一半周期。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来那度胺胶囊是常州制药厂近年获批的新品,放行标准中要求检测两种基因毒性杂质。由于厂家暂不具备相应检测能力,又签了一份加急供货合同,急需检验报告。中心为其开设绿色通道,协调相关设备,组织骨干人员加班加点,加急检验,在受理委托业务4个工作日内即完成检验、出具报告,有力保障了3个批次共28万粒、货值约3000万的药品顺利出库,维护了企业信用,避免了因违约产生经济损失。
2022年6月,由于江苏聚荣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检验检测实验室改造,部分检测项目3个月内都无法开展,将严重影响原辅料的验收和产品的出厂检验,中心安排技术骨干专职负责聚荣制药的委托检验,在一个月加急完成4批次的原辅料入厂检验,2个品种、6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有力保障了产品的生产和供货销售。
常州市不断优化药品领域营商环境建设,深化企业开办药店“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以企业“全链通”平台为支撑,深化全流程网上办,多项许可一网办。截至2024年底,通过“同城通办”就近办、集中办理药品许可68家,完成“一件事一次办”开办药店483家,药品连锁企业重组优化流程办理153家。
截至2024年9月,常州市共有药品注册批件864个,涵盖疫苗、麻精药品、生物制品、生化药品、中药等;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累计达2891张,覆盖《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全部22个子目录,2023年新获批注册证数量居全省第2;化妆品企业覆盖上游原料供应、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品牌渠道,产业产值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产品趋向高端化。
刘雨治表示,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健康+养老三大特色板块。全市集聚了以新北生命健康产业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创新园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北药南械”齐头并进、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