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舌尖上的观察 科学辨别食品舆情事件-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14 11:15:15
来源:新华网

通过舌尖上的观察 科学辨别食品舆情事件

字体: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中心“中国食品行业舆情与品牌传播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舌尖上的观察:中国食品行业50舆情案例述评(2021—2022)》一书中,专家指出,面对各种揭秘“食品魔法秀”的短视频,消费者要科学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专家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和认知“狠话网红”。消费者要自我判断,是否也参与狠话围观。因为,在目前的媒体生态下,狠话可以自带流量,狠话便自成景观。围观的人多了,自然就红了,红了就能带来利益。因此,热闹的、热议的、热烈的“食品安全景观”,真真假假,要科学判断。

其次,正确看待和认知“狠话网红”,需要一双专业的慧眼,加强食品科普。例如,近期羊汤太白等话题之所以引起热议,恰恰映射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对于食品事件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不能困惑于网络博主们所展示的表象。这需要大家秉持一种更为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审视和判断,需要专业甄别:运用专业的科学知识、专业的识别能力,正确剖析“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兑酱油”“人工合成牛排”等现象,正确了解加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当然,专家也指出,人们之所以谈“添”色变,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由非法添加物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冲击了公众的信任体系,导致消费者错误地将非法添加物与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混为一谈。这些非法添加物,未经批准便擅自进入食品链,对公众健康形成了威胁。而非法添加物并非食品添加剂,不应让食品添加剂成为非法添加物的替罪羊。二是部分不法商家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肆意超量、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扰乱了食品监管与食品消费,又让食品添加剂当了“背锅侠”。实际上,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取了极为严谨的态度,为各类食品添加剂制定了严格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标准,并经过了全方位、科学的安全性测试和风险评估,确保被列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合法且安全的,它们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为守护“食品安全”这一民生大计,在加大对食品生产全链条的监管力度的同时,需要在食品安全舆情中及时发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公众心中树立起可信赖的安全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纠错】 【责任编辑:任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