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5月31日電 題:哈爾濱:傳承紅色信仰 開創(chuàng)美好生活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作為我國最北的省會城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紅色是這座城市的底色,孕育著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一曼街,東北烈士紀念館靜默矗立,觀眾絡繹不絕。這是新中國成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全國首家革命紀念館。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東北烈士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強敏說,黑龍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地區(qū)14年抗戰(zhàn)的主要區(qū)域,涌現(xiàn)了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一大批抗聯(lián)英雄。他們的事跡既是寶貴的紅色資源,更成為引領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信仰力量。
紅色文化潤物無聲,紅色精神直抵人心。近年來,哈爾濱市相繼創(chuàng)辦了李兆麟紀念館、哈爾濱黨史館、新政協(xié)籌備會紀念館等一批文化展館,著力盤活紅色資源,涵養(yǎng)城市文明。如今,全市紅色展館和遺跡已達99處,構建起紅色文化“人人皆學、處處可學”的良好局面。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苯逃龑嵺`、未成年人理想信念講堂、“紅色地標我打卡”……一系列豐富的校園活動在哈爾濱市中小學廣泛開展,“冰城”少年在一位位英雄人物、一段段歷史故事、一次次主題演講中,感悟愛黨愛國的偉大信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音樂是哈爾濱的一張名片。前不久,哈爾濱交響樂團、四川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等多支交響樂團,共同策劃創(chuàng)作的大型交響曲《燈塔》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用音樂塑造心中的“燈塔”。
眼下,由哈爾濱市組織的話劇《任務》《高天厚土》、音樂劇《空降玫瑰》、芭蕾舞劇《假如陽光不曾照耀我》、大型文藝晚會《光輝歲月 禮贊百年》等正在緊張有序地創(chuàng)排,將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為文明城市注入活力。
傳承紅色信仰,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前行的目標和動力。
道外區(qū)是哈爾濱市四大老城區(qū)之一,東棵街南側地段是當?shù)匾?guī)模較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qū)。危房破舊、街道擁堵、衛(wèi)生條件差、火災隱患大,猶如“城市瘡疤”,這里的居民要求整體搬遷改造的意愿強烈。
“百姓的煩心事,就是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钡劳鈪^(qū)委書記關世勛說,2019年底,在多方協(xié)調下,道外區(qū)實施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等安置政策,僅用35天就完成了2390戶房屋的征拆工作。
如今,東棵街的老住戶李鳳芹告別了“40多歲”的老房子,也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喝水靠桶拎”的苦日子?!拔覀儼徇M新家了,有水、有電、有供暖,心里敞亮了!”她說。
創(chuàng)建為民、創(chuàng)建惠民、創(chuàng)建利民。兩年多來,哈爾濱市堅持靶向治理,開展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力度疏浚交通堵點、清除管理盲點、打造環(huán)境亮點。
在哈爾濱市道里區(qū),老舊小區(qū)凌亂的外掛電線得到梳理,昔日“蜘蛛網”變成“五線譜”,群眾紛紛點贊;在南崗區(qū),志愿者在繁忙的車站成立“服務驛站”,為過往市民、旅客提供乘車咨詢、手機充電、輪椅擔架、應急救助等服務;在大小社區(qū),不少困難群眾收到一張張“微心愿卡”,由社區(qū)和企業(yè)幫他們圓夢……如今,一項項暖心工程點亮著城市里曾經“隱秘的角落”。
“變化摸得著,幸??吹靡姟!苯y(tǒng)計顯示,哈爾濱市群眾獲得感由2018年的88.73%、2019年的95.80%,提升為2020年的97.8%,哈爾濱市入選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