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5月10日電(記者白陽、馮國)5月10日在霏霏細雨中,西安大明宮尤顯莊嚴肅穆?!熬盘扉嬯H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大詩人王維筆下的大明宮盛景。作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這里曾宴請八方來朝的各國使者,這里曾見證絲綢之路的二次復興,這里象征著開放、包容的漢唐精神。
難以想象,眼前這片綠柳成蔭的遺址公園,7年前還是擁有10萬人口的西安市最大棚戶區(qū),基礎設施薄弱,治安案件高發(fā),周邊群眾反映強烈。
近現(xiàn)代以來,大明宮遺址所在區(qū)域逐漸成為外來逃荒難民的聚居地。出于遺址保護的需要,這里的城市建設受到極大制約,不能進行任何深挖埋線的作業(yè)。吃水要挑,如廁要排隊,運玻璃的三輪車從巷子里穿過,坑洼的道路能把車里的玻璃都震碎。
“遺址保護并不是與城市發(fā)展天然對立的,遺址保護工程可以成為民生工程,讓周邊百姓的生活與城市發(fā)展同步?!贝竺鲗m文物局局長吳春說。
?。玻埃埃纺辏保霸拢S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開工建設,遺址周邊3.5平方公里的棚戶區(qū)和城中村改造工程也開始啟動。6年時間里,15個安置小區(qū)、近4萬套安置房相繼落成,棚戶區(qū)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從透風漏雨的棚戶到環(huán)境幽雅的小區(qū),從塵土飛揚的小道到四通八達的馬路,如今的大明宮遺址區(qū)周邊,學校、醫(yī)院、超市一應俱全,只有遺址邊緣一處特意被保留下來的棚戶建筑,提醒著游人曾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滄海桑田。
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有多少,是這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xiàn)。吳春告訴記者,大明宮遺址保護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關起門來搞科研,而是致力于將遺址公園打造為一個群眾公共文化平臺。公園超過2/3的區(qū)域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興建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大明宮考古探索中心等博物館群落和科普教育中心。
據了解,遺址公園2013年接待游客量超過800萬次,而前來進行歷史教育的青少年夏令營占據了其中重要部分。不僅如此,遺址區(qū)文化聚集效應也逐步凸顯,目前已有戲曲、合唱、武術等近200家群眾文化團體駐扎大明宮遺址公園“群眾大舞臺”,成為西安最有影響的群眾文化品牌。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相信大明宮遺址區(qū)將成為西安最新的文化旅游價值高地,從而帶來更大的發(fā)展。遺址區(qū)周邊居民也將在此過程中,從文化的被動承受者變?yōu)槲幕氖芤嬲撸罱K成為文化的傳播者?!眳谴赫f。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