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2019-01-15 15:08:15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堪培拉1月15日電 通訊: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新華社記者白旭 潘翔越 周子寒

(國際·圖文互動)(1)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這是2018年12月27日在澳大利亞巴拉瑞特拍攝的疏芬山金礦博物館復原的當年中國礦工居住的帳篷營地內景。?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巴拉瑞特的疏芬山金礦博物館,當史蒂文·科迪把金水倒進模具鑄成金塊、現(xiàn)場參觀的中國游客發(fā)出陣陣驚嘆時,他或許能感受到當年自己曾曾祖父工作時的心境。

  科迪今年52歲,他的工作是在疏芬山金礦博物館演示熔金。疏芬山是當?shù)刂糜尉包c,2018年全年游客超過70萬人次,其中至少5萬來自中國。

  100多年前,這里同樣吸引著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其中也包括中國人,當時他們都為淘金而來??频系脑娓赣?851年從愛爾蘭到巴拉瑞特淘金,當時21歲?!八斈陸摽吹竭^中國人是怎么工作的。”科迪說。

(國際·圖文互動)(3)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巴拉瑞特,一名工作人員(右)向游客們講解如何從河中淘金。(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2018年是中國人來到澳大利亞200周年。清朝統(tǒng)治后期國力每況愈下,不少中國人到國外謀生。1851年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轟動世界,巴拉瑞特被稱為“新金山”。不少中國勞工也跟隨著當時的淘金潮來到巴拉瑞特。

  “僅僅在巴拉瑞特,像疏芬山這樣的金礦就有大約200個,最多的時候礦工人數(shù)達到4萬,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笔璺疑绞袌雠c媒體部工作人員劉奕麟對記者說。

  疏芬山金礦博物館復原了當年中國礦工居住的一片帳篷營地。記者看到,每一頂小帳篷里有兩張床,狹小的空間供兩人居住,里面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飯碗、煤油燈等,還有礦工供奉了家里的先人牌位。當時大部分中國礦工來自廣東,他們的居住地附近還有一座關帝廟。

  “中國礦工更能吃苦?!眲⑥洒胝f,中國礦工會在一些歐洲人放棄的井中繼續(xù)挖掘,往往會有收獲,歐洲淘金者也因此和中國礦工產(chǎn)生了矛盾。“中國人被集中在‘中國村’居住,由‘保護者’看管。名義上是保護,其實是限制他們去金礦的時間?!?/p>

  然而有一件事改變了中歐礦工間的關系。劉奕麟說,由于飲食習慣問題,很多歐洲淘金者營養(yǎng)不良,而不少中國礦工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自己種菜并出售,蔬菜讓歐洲人營養(yǎng)更加平衡,身體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在科迪先人的故事中,中國人“非常友善”。“我父親那一輩人還見過中國人的菜園和集市,中國人送給他們的蔬菜比賣給他們的還要多?!?/p>

(國際·圖文互動)(5)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巴拉瑞特,游客們嘗試從河中找到金沙。(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一些中國礦工后來回到故鄉(xiāng),也有一些人留了下來,比如科迪姐夫的曾祖父?!拔医惴虻脑娓改付际侵袊耍惴虻淖娓负髞砣⒘艘晃挥媚?,他的母親也是英國人,”科迪說,“姐夫和他兒子的外貌都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樣子,但他們已經(jīng)不會講漢語了,只知道自己姓氏的發(fā)音像‘唐’。”

  科迪從去年開始學習漢語,已能與中國游客簡單交流。雖然演示現(xiàn)場有3名華裔講解員,但科迪還是希望多學一點漢語,親口講述那段歷史。

  “那段歷史很重要,應該被記住,”科迪說,“中國人曾經(jīng)被不公正地對待,但是他們都是特別好的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春運路上的藏族姐妹
春運路上的藏族姐妹
忙碌的臨客餐車
忙碌的臨客餐車
河北滹沱河流域上演喜鵲戲金雕
河北滹沱河流域上演喜鵲戲金雕
湖北現(xiàn)“林海雪原” 銀裝素裹風景如畫
湖北現(xiàn)“林海雪原” 銀裝素裹風景如畫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9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