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部小鎮(zhèn)走出的中共十九大代表——記上海市臺聯(lián)會長盧麗安
2017-11-08 17:15:58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11月8日電(記者許曉青、陳鍵興、趙博)從臺灣高屏溪到上海黃浦江有多遠?這個問題放在盧麗安身上,其中深義不僅在于空間上的距離,更是指人生追求的廣度。

  “我以身為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身為中國人為傲!”中共十九大期間,眾多媒體聚焦的“黨代表通道”上,盧麗安的一番話感動人心。很快,這位臺灣南部小鎮(zhèn)走出的中共黨代表,迅速成為海峽兩岸廣受關注的熱點人物。

  盛會后回到上海,盧麗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從故鄉(xiāng)童年時光到20年大陸生活,從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到堅守的信仰信念,從對兩岸關系的關切到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她娓娓道來,暢談情感與體悟,言語中透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對民族未來的思考。

  臺灣“小鎮(zhèn)姑娘”的情感記憶

  1968年12月,盧麗安出生在臺灣高雄旗山鎮(zhèn)。這里位于連接臺東、臺南、屏東、高雄的要道上,高屏溪從小鎮(zhèn)東部緩緩流過,旗山、鼓山等臺灣中央山脈的末端余嶺屏護著溪谷丘地。

  “我的父親是醫(yī)生,母親辭掉教職專管家事。家里有7個孩子,我排行老二?!北R麗安回憶說,一個女孩子面對大家庭,又身處封閉的小鎮(zhèn),自然而然想要突破現(xiàn)況、往外面走?!班l(xiāng)下孩子想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書念好?!?/p>

  她坦言,自己兒時不是“學霸”,小學四年級還差點留級。好在隨著年齡漸長,讀書上逐漸“開竅”,考上了高雄女中,之后考入臺灣政治大學英語系。

  本科畢業(yè)后,盧麗安赴英國留學,1997年隨丈夫來到上海,走上了知名學府復旦大學的講臺。無論走到哪里,“臺灣的女兒”始終牽掛著故鄉(xiāng),那里的一磚一瓦、一山一景,在她的記憶里永遠帶著“家”的溫度。

  盧麗安記得,小時候偶爾跟著阿嬤清晨去中山公園登山,一路數(shù)著石階、吹著清風,小心翼翼地避開濕潤地面上的水蛭。居高而下,看著陽光逐漸浸染沉睡中的屋瓦,看著公園里蓋起了孔廟,修建了網(wǎng)球場……

  盧麗安記得,一次外公答應給每個孫輩買書,她挑了介紹居里夫人和愛迪生的“科學偉人叢書”。喜歡閱讀,遇到好書就放不下,應是孩童時期就養(yǎng)成的愛好。

  對故鄉(xiāng)的記憶,盧麗安不只著眼于個體的感受,更看重源流、根脈。與大多數(shù)臺灣同胞一樣,她有著強烈的“尋根意識”。有一年,她回旗山參加了一場宗親大會,那是為紀念盧氏祖先明末清初從福建漳州跨海來臺而舉辦的。席開數(shù)十桌,到場宗親不下400人?!斑@還只是很小一支,盧氏的根在閩南、在大陸……”盧麗安說。

  臺籍大學教授的政治選擇

  時間的刻度不只標記個人生涯和家族繁衍,更投射出歷史變遷。盧麗安出生的年代,海峽兩岸還深陷對峙隔絕的漫長暗夜,骨肉至親咫尺天涯。誰能預料,多少年后,這個出身臺灣鄉(xiāng)土社會的知識女性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并以黨代表身份走進中共十九大會場。

  大會閉幕后,盧麗安又回到熟悉的課堂,回到學生中間。教書育人是她深愛的事業(yè),一方講臺是她實現(xiàn)理想和人生價值的熱土。

  在復旦大學,盧麗安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英語文學課,還指導碩、博士生。她稱贊復旦外文學院學風開闊寬容,感念學院的關懷與支持。盧麗安特別談到自己的入黨介紹人之一孫建教授:“孫教授大度儒雅,曾任英語系主任,是一位善于調(diào)動大家參與學術團隊協(xié)作的管理者。他樂于分享自己的學術課題,召集大家一起加入研究,讓我印象很深?!?/p>

  “登陸”二十載,她把所學毫無保留投入教學一線,也從中收獲著思想的果實。就在這座校園,盧麗安開始“觀察”中國共產(chǎn)黨?!翱梢哉f,我用15年時間,以黨外人士的態(tài)度在觀察,最終決定申請入黨?!彼f,“觀察”的過程也是不斷深化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信仰、理念、行動和目標的過程。

  “我一直觀察黨怎么治理國家,包括應對農(nóng)村發(fā)展問題,解決貧困、健康、教育等問題。”觀察與思考不斷積累,盧麗安發(fā)現(xiàn),英美等國解決諸如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以及社會思想觀念變化、公眾服務管理能力提升等大問題要兩三百年,而中國在共產(chǎn)黨帶領下實現(xiàn)了“飛躍”,幾十年就實現(xiàn)大范圍脫貧,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到當前程度,而且還在不斷解決深層次矛盾。

  2015年,盧麗安鄭重作出了自己的政治選擇:“因為充分體認這個執(zhí)政黨的魄力和遠見,所以我希望成為其中一員?!?/p>

  臺胞團體領導者的使命擔當

  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受訪時,盧麗安用普通話和閩南方言說“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令人印象深刻。

  對于臺灣一些人把“愛臺灣”和“愛大陸”對立起來,把大陸說成是“他們”,盧麗安認為那是一種“可笑的邏輯”。她認同的是“我們”——無論大陸同胞、臺灣同胞,“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屬于中華民族。

  “那天進到人民大會堂,身處眾多黨代表中間,深刻體會到國家之大、民族之多元,我們匯聚在一起是因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就是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我們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復興一起努力?!北R麗安說。

  作為上海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會長,推動對臺交流是盧麗安的重要工作。消弭兩岸間的“他者”意識、凝聚厚植“我們”的情感聯(lián)結(jié),是她心心念念關切的課題。

  今年是兩岸恢復交流30周年。盧麗安認為,兩岸民眾往來已經(jīng)打下良好基礎,得來不易?!皟砂读夹曰樱杂赏鶃?,一定是讓兩岸人民一起受益,讓整個中華民族一起受益?!?/p>

  盧麗安參與臺聯(lián)的活動,一路從常務理事、副會長干到會長,為這個“臺胞之家”付出了大量心血。參加十九大歸來,她對臺聯(lián)工作有了新設想:要切實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把勿忘歷史和觀照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作為人文學者的盧麗安,不遺余力支持臺灣作家藍博洲策劃的“幌馬車之歌”特展來滬舉辦,支持整理、研究和展示反映臺胞熱愛國家民族光榮傳統(tǒng)的歷史資料。“若不是因為加入臺聯(lián),不會知道在抗日戰(zhàn)爭乃至更早,就有臺胞渡海來到祖國大陸參加救國救民的斗爭,也不會知道臺灣有過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彼f,“我們不能讓青史成灰!”

  盧麗安還將目光投注在兩岸年輕一代身上。她正在思考,如何把上海市臺聯(lián)的相關品牌活動辦得更“接地氣”,讓兩岸學生、教師彼此更加接近,理解對方,取長補短。她希望臺灣青年擺脫對大陸的負面想象,常來大陸走走看看,多與大陸同胞交往。

  “就個人而言,我從心底認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念,把入黨當作‘個人生命的回歸’,就是把個人匯入到祖國發(fā)展、民族復興的洪流??吹皆絹碓蕉嗯_灣青年鄉(xiāng)親愿意認識大陸、思考民族前景,我非常高興。我堅信,兩岸的隔閡、誤會、歧見終有消解的一天,臺灣同胞在共圓中國夢偉業(yè)中不會缺席。”盧麗安說。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鳳艷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英高官因“密會”以色列官員辭職
河南溫縣:懷菊黃 采摘忙
河南溫縣:懷菊黃 采摘忙
浙江上虞出現(xiàn)平流霧景觀
浙江上虞出現(xiàn)平流霧景觀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產(chǎn)業(yè)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產(chǎn)業(yè)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92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