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2019-07-07 19:17:0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南寧7月7日電 題: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朱超、張瑞杰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2)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米花山紅軍烈士墓,蔣石林老人在擦拭烈士墓碑(6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1934年底,中央紅軍進入廣西,打響著名的湘江戰(zhàn)役,這成為紅軍長征開始以來最壯烈一仗。

  戰(zhàn)役結束后,中央紅軍從長征開始時的8.6萬人,減至3萬余人。

  紅軍遭遇空前的艱難危險: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國民黨數(shù)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內部“左”傾錯誤路線的危害。

  這使力量已經比較弱小的紅軍瀕于絕境。然而,在困苦磨難中,紅軍卻變得更加強大,最終取得勝利,并為后世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1)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這是位于廣西興安縣界首渡口附近的“三官堂”和湘江河段(6月2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為了大局而置生死于度外

  興安縣界首至全州縣屏山渡口的幾十里湘江江面,寬處不過一兩百米,窄的只有幾十米。80多年前,中央紅軍付出巨大代價,從這里渡過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

  距界首渡口僅幾百米的一座叫“三官堂”的祠堂見證了歷史。彭德懷曾把指揮部設于此,指揮紅三軍團部隊掩護中央縱隊過江。

  “看,那片樹林后面,就是湘江。敵軍見正面攻擊不行,就改從兩側上來?!迸d安縣長征史研究專家、縣博物館原副館長陳興華站在昔日陣地上對記者說。

  這是界首渡口附近的光華鋪,小山包上矗立著一座紅軍墓,中間大碑旁側有兩座小些的碑,刻著兩個名字:沈述清和杜中美。沈述清是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團長,他在11月29日的戰(zhàn)斗中犧牲,杜中美立即受命接任,又在當天捐軀。

  在灌陽縣持續(xù)三晝夜的新圩阻擊戰(zhàn)中,紅三軍團第五師參謀長、紅十四團團長以及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都英勇犧牲,阻擊部隊傷亡2000多人,堅持到中央軍委兩個縱隊全部過江。

  在全州縣腳山鋪阻擊戰(zhàn)陣地上,26歲的紅一軍團第二師五團政委易蕩平身負重傷,為不當俘虜,開槍自殺。

  灌陽縣史志辦主任史秋瑩說,擔任阻擊任務的紅軍指戰(zhàn)員心里很清楚,他們背后就是中央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哪怕犧牲再大也決不后退一步。

  “紅軍將士顧全大局、服從命令、嚴守紀律,他們用理想信念和英雄氣概粉碎了困難?!彼f。

  湘江之戰(zhàn)中,當?shù)匕傩諑椭t軍架浮橋、送糧草,救助紅軍傷員,為紅軍沖出絕境提供了大力支持。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3)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這是位于廣西興安縣界首渡口附近的“三官堂”(6月2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人人心中都有堅強意志

  主峰海拔2100多米的老山界,是紅軍長征越過的第一座高山。這里的懸崖上瀑布飛濺,森林茂密,霧氣繚繞。即便是乘車上山,也能體會到山勢的危險。

  很難想象,當年渡過湘江的紅軍,在敵軍追擊、人員疲憊、糧食匱乏的情況下,是如何翻越這座大山的。陸定一在《老山界》中寫道:“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p>

  他記敘,翻越老山界中,他和大家“一路上都在寫著標語貼”,“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就在老山界主峰下面的千家寺村,留下一座紅軍“標語樓”。

  “當紅軍有田分”“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20多條標語刷在紅軍宿營的一座寺廟的墻上,字體遒勁昂揚。如今這里矗立著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紅軍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還在大力宣傳革命理想,這體現(xiàn)了必勝的信念。”陳興華說。

  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是紅軍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在翻越老山界時,瑤族民眾為紅軍做向導,提供飯食,成為紅軍繼續(xù)長征的有力保障。

  這時,廣大指戰(zhàn)員也紛紛質疑博古、李德執(zhí)行的錯誤路線?!皬睦仙浇玳_始的爭論,持續(xù)到湖南通道境內?!薄都t軍長征史》寫道。陳興華說,這為紅軍實事求是制定正確戰(zhàn)略方針打下了基礎,促成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4)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游人在紅軍長征越過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參觀(6月30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鋼鐵戰(zhàn)士鑄就不朽豐碑

  搶渡湘江、翻越老山界后,紅軍還經歷數(shù)百場戰(zhàn)斗,渡過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路。

  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評述:“長征的艱苦,鍛煉了人們的紀律性和獻身精神。”德國友人王安娜寫道,長征的激烈戰(zhàn)火把部隊“錘煉成鋼鐵戰(zhàn)士”,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說,紅軍是“歷史上一支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6)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這是位于廣西灌陽縣的新圩阻擊戰(zhàn)發(fā)生地(6月28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如今,紅軍烈士倒下的地方,分布著寬闊平坦的馬路和美麗整潔的村莊,當年的戰(zhàn)場上矗立起了紀念場館。

  在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里,3000多名紅軍烈士的名字被鐫刻在墻上。灌陽縣黨史專家文東柏說,當?shù)厝罕姴幌M⑿蹅冞B名字都沒有留下,因此多年來各方不斷努力,盡可能找到所有犧牲在此的紅軍英烈名字。

  腳山鋪阻擊戰(zhàn)米花山陣地舊址附近,一座紅軍烈士墓碑上的紅星在青山映襯下亮得耀眼。村民蔣石林的爺爺蔣忠太80多年前把湘江戰(zhàn)役的7名紅軍烈士埋葬在這里,從此一家五代人每年清明和春節(jié)都來祭掃,并向訪客講述紅軍故事。

  在灌陽、興安、全州等地的湘江戰(zhàn)役舊址,每天都有大批各地群眾前來瞻仰?!白吆眯聲r代的長征路,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長征中體現(xiàn)的對黨忠誠、信念堅定、顧全大局、擔當犧牲精神?!睆V西壯族自治區(qū)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趙曉剛說。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5)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

  游人在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內參觀(6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何須馬革裹尸還——重訪紅二、六軍團出發(fā)地

  最后的湘江搶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血染湘江:紅軍壯烈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紅軍為什么能沖出絕境?-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472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