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各地出臺政策大力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餐桌新文明
2020-05-11 07:48:1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4月21日,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qū)四方城社區(qū)衛(wèi)生健康服務站人員和餐館服務員,正在向市民進行文明用餐宣傳。項順平攝(人民視覺)

  4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一家川菜餐廳的廚師在準備分餐制菜品。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攝

  4月1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樂匯城的一家中餐館內,公勺公筷(右一、右二)與其他餐具有明顯區(qū)別。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

  受到疫情影響,小楊一直沒有在外面的飯店吃飯。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餐飲業(yè)也逐漸恢復。恰好趕上“五一”假期,小楊就謀劃著和許久未見的朋友們相聚。

  小楊和朋友來到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的一家飯店。在點餐的時候,服務員將餐具擺上餐桌,小楊驚奇地發(fā)現,每個人面前擺了兩雙筷子,一雙黑色,一雙白色。這家餐廳小楊之前多次來過,從未這樣。對此,服務員解釋道,現在響應號召,也為了顧客的身體健康,以后實行公筷制,為每一位顧客提供公筷,并且做了顏色區(qū)分。

  分餐制和公筷制在中國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不明顯。這其中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經濟成本和個人習慣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為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提供一個新的契機。各地也在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這既是文明新風的體現,也有助于保持良好個人衛(wèi)生的習慣,值得在全社會推廣。

  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很支持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因為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毙钫f。小楊的看法也道出了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的核心目的:健康。

  民以食為天。飲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但是中國還有一句古話:病從口入。這就說明,許多疾病都是通過飲食來傳染。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的團隊曾在《柳葉刀》上發(fā)布過一項分析:全球13%的癌癥發(fā)病,220萬人的患癌,歸因于各種傳染性疾病。導致癌癥的元兇排名前三的是,幽門螺旋桿菌、HPV和乙肝病毒。而東亞地區(qū)是傳染性疾病致癌發(fā)生率最高的區(qū)域。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正是容易通過合餐而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發(fā)現,打破了“胃中無細菌”的說法,可能會引起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嚴重者很可能引發(fā)胃癌。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不斷升高,據統計,現在已經達到了59%。如果不加以干預,會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合餐制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翱茖W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可以借助筷勺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典型的就有幽門螺旋桿菌、甲肝及手足口病,合餐制為健康埋下隱患,可使多種病毒、細菌在就餐者之間傳播,在相互夾菜時不經意間傳染給他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其實,“公筷分餐”的倡議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烹飪協會就多次向全國餐飲業(yè)提出“分餐制”改革。2003年,非典疫情讓這一倡議得到了進一步重視,許多城市的餐廳都在主動提供公筷。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這項倡議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推廣和重視。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醒人們,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其中,分餐和公筷就是重要內容。

  在東北,習慣了“大鍋燉”的人們開始分裝在盤子中,每桌都配備好公筷公勺;在四川成都,食客們鐘愛的火鍋,也都開始推行分餐,每個人都配備兩雙筷子,一雙公筷夾菜,一雙私筷自用;在浙江,許多農家樂恢復營業(yè)之后,紛紛推出“分餐制”,或者提前為客人分好餐食,或者采用自助餐形式,讓客人自己取用……借著疫情的影響,各地都在抓緊時間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把文明習慣內化到人的心中。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舌尖上的安全”,認識到合餐可能帶來疾病傳播。應抓住這個契機,宣傳引導百姓養(yǎng)成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風尚。

  個人、文化和經濟多重因素影響

  雖然分餐和公筷有諸多好處,但是推行起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其中受到個人、文化和經濟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在采訪時了解到,許多人并不是對分餐制和公筷制很熱心?!案杏X很麻煩,一會兒用自己的筷子,一會兒用公筷,吃飯都感覺不舒心?!薄疤貏e不習慣,而且吃著吃著就忘了,不經意就用私筷去夾菜?!薄胺植秃孟褡尨蠹页燥堊兊蒙?,一起吃飯不就為了圖個熱鬧嘛?!?/p>

  個人健康意識的缺乏,是擺在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的第一道難題。根據多個抽樣調查顯示,很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圍桌合餐的飲食習慣存在健康風險,只有少數人有分餐意識,愿意分餐或使用公筷往往被視為是“高冷”“另類”。據新華網對近二萬名網友的問卷調查顯示,四成網友贊成分餐制推廣,而三成網友表示反對,其余則表示觀望。

  這其中還涉及一個問題,家庭內部要不要搞分餐制和公筷制?“推行分餐制,家庭是重點更是難點,難就難在家庭成員觀念和習慣的轉變。但家庭分餐也最為徹底,如果家庭分餐能夠普及,說明民眾的觀念和習俗已經改變,別的場合的分餐制就容易實現。”馬一德說。

  文化的影響不可忽視。很多人認為,分餐制是舶來品。但其實不是,中國古代最早是分餐的。從眾多的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每個人一個小桌,餐食、飲品等都是單獨成份。這個習俗從商周時代就開始,《禮記》記載的很清楚:“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薄妒酚洝贰度龂尽返仁窌幸灿泻芏嘤眯∈嘲阜植脱缦拿枋?。

  合餐制從魏晉時代逐漸形成,受到了少數民族的影響。到了唐代,圍桌合餐等胡人風俗與“胡床”“胡桌”、高腳椅等一起流入中原,為合餐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宋代,圍桌合餐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教坊瓦舍、茶樓酒肆等都開始合餐。在宋徽宗所繪的《唐十八學士圖卷》,其中的宴席就是合餐。元明清三代,合餐越來越興盛,分餐逐漸消亡,“滿漢全席”成為會餐文化的巔峰,也代表合餐成為社會主流,延續(xù)至今。

  馬一德表示,因受重視人情的傳統習俗影響,國人更喜歡熱鬧的合餐,認為“吃飯還不就圖個熱鬧”,認為分餐制會破壞餐桌上親切氛圍,帶來隔閡感,特別是很多老人表示難以接受分餐制,甚至有抵制情緒,因為感覺“生分”、“見外”。

  經濟成本增加,也是阻礙分餐制和公筷制推行的一大因素,尤其是餐廳。雖然各地都在大力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但是一些小飯店還是實行合餐,也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因為多一雙筷子和勺子,就會多一些成本,如果在上菜階段就進行分餐,將會增加人力成本。一些剛剛營業(yè)不久的餐廳或者小飯店就沒有內在的動力去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這個問題是需要在推廣過程中考慮并加以解決。

  加快制定分餐制標準

  有阻力,但為健康,分餐制和公筷制應該堅定不移地推行下去。這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雖然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會增加餐廳的經營成本,但是和公共健康相比,利還是大于弊。因此,還是要制定措施幫助餐廳,讓餐廳成為推廣的主力軍。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發(fā)出倡議,號召民眾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的實行分餐制。各地的餐廳也都在如火如荼地推廣中。

  標準不一是面臨的現實問題。有觀點認為,餐飲行業(yè)消費場景多元,服務標準不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分餐制推行難度,若缺乏相關標準支撐,當下興起的分餐熱潮可能再度退卻。

  山東省發(fā)布的《餐飲業(yè)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成為國內首個餐飲業(yè)分餐制省級地方標準,其中專門明確了公筷公勺設計標準,讓顧客面對兩雙筷子時不再“難辨雌雄”。

  “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yè)協會應該發(fā)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議,并制定統一的行業(yè)指南。各地職能部門和行業(yè)協會根據指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和行規(guī),并在餐飲企業(yè)的評級、評星條件中,加入關于‘分餐制、公筷制、公勺制’的推行情況,并持續(xù)跟進監(jiān)管,將其納入衛(wèi)生監(jiān)督范圍,以制度剛性保障餐飲企業(yè)推行分餐制的主動性?!瘪R一德建議。

  雖然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制短期內會增加一些成本,但是長遠來看,這會倒逼餐廳進行服務流程優(yōu)化,提升服務質量,這對餐廳發(fā)展是有益處的。山東某酒店集團負責人表示,分餐確實給餐廳服務制造了“新麻煩”,如上菜程序多了,工作量大了,分餐過程中熱菜容易變涼等。但現在調整了組織架構,以前傳菜員歸服務班管,現在歸廚房管,和廚房搭班備菜,上菜速度不但沒慢,反而效率更高。

  把家庭作為分餐制和公筷制推廣的重要方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楊在采訪中表示,他自己很樂意分餐,也很適應使用公筷和公勺,“但是長輩們尤其是老人可能就不太會接受,認為這樣會感覺很生疏,一家人在一起就不熱鬧了?!?/p>

  “關鍵是讓重在預防理念真正融入家庭生活?!瘪R一德表示,家庭分餐難以像單位分餐、公共場所分餐采取硬性措施強制推行,可以通過公益廣告、媒體播報、微信短信定向推送、短視頻等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餐飲方式的科普,逐步提高公眾對分餐制的接受度。

  雖然媒體在大規(guī)模宣傳引導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許多地方餐廳中也有明顯的宣傳海報和標語等,但這只是停留在倡議層面,并不具備強制性。

  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講,要加強公共衛(wèi)生相關的立法工作,普法和執(zhí)法工作要落實到位。在法治宣傳、加強執(zhí)法與公共服務等方面協同落實公共衛(wèi)生相關法律法規(guī)。相應的職能部門和行業(yè)協會要抓緊制定相關餐桌文明行為規(guī)范,倡議群眾養(yǎng)成文明就餐、健康飲食的習慣。

  “經此一疫,人們逐漸形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等衛(wèi)生習慣。期待疫情退去之后,大家養(yǎng)成的好習慣也能長期堅守,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馬一德說。(記者 張一琪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杰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北京:垃圾分類在社區(qū)
北京:垃圾分類在社區(qū)
三峽水庫持續(xù)騰庫防汛
三峽水庫持續(xù)騰庫防汛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倫敦亮燈致敬醫(yī)護人員
倫敦亮燈致敬醫(yī)護人員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596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