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防治荒漠 共謀人類福祉_新華網(wǎng)
聚焦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skinclass:'',closeTit:'ok',css:'',style:'background-color:#fff;',conMarginTop:''},compSelc:[{modeComp:'C_Con1',conMarginTop:'30px',style:'',skinclass:'skCAoneF_sp1',constyle:'',Mode:[{propId:'01',num:1,tit:''},{propId:'02',num:4,tit:''},{propId:'03',num:6,tit:''}]},]}
防治荒漠化 “中國方案”成全球樣板
中國防治荒漠化成就展在鄂爾多斯舉辦
我國四大沙地“綠肥黃瘦”生態(tài)向好
初秋的渾善達克沙地,一棵棵樟子松、一簇簇沙打旺、一株株黃柳迎風挺立,共同織成綠色綢緞,裝扮著曾經(jīng)風沙肆虐的沙地。
“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啟動
10日,在《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中國、阿爾及利亞、柬埔寨等有關(guān)國家啟動“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
大道之行——中國荒漠化治理擷英
截至2014年,全國沙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近1/5,有沙化土地分布的縣占全國總縣數(shù)的近1/3,超過4億人口受到影響。
72歲治沙"土專家":黃沙百戰(zhàn)穿身過 不固流沙終不還
72歲的婁志平一生都在和綠色打交道。60歲前綠色是工作,從事園林綠化工作的他,希望染綠城市的每一個角落;60歲后綠色是夢想,他來到大漠治沙,發(fā)明新型沙障、提出治沙新理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變黃沙為綠海。
荒漠化治理的“鄂爾多斯樣本”
從烏審旗一路向西到鄂托克前旗,穿越毛烏素沙地數(shù)百公里,綠樹青草連綿不絕撲入眼簾。初秋九月,行走在鄂爾多斯大地上心曠神怡。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范例啟示錄
三代人,55年。將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相當于為每3個中國人種下一棵樹,創(chuàng)造出當之無愧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范例。
綠色發(fā)展 生態(tài)保護——中國展示給世界的新"名片"
中國的庫布奇,一個曾經(jīng)的“死亡之海”沙漠,如今已經(jīng)變成植被覆蓋率超過50%的“全球沙漠生態(tài)經(jīng)濟示范區(qū)”。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為這個治沙模式“點贊”。
從防沙到防水 源于那一“汪”綠色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魯克沙漠之間,一條河蜿蜒穿過。河道兩岸蘆葦清幽,一簇簇紅柳隨風搖曳,一些凋枯假死狀的胡楊枝條開始重新吐綠,新冒出來的胡楊幼苗充滿生機,時而還可以看到低空盤旋的鷹和散落的羊群。
變沙地為林海 讓荒原成綠洲
大美塞罕壩
綠色發(fā)展 綠色生活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closeTit:'no',skinclass:'',css:'',style:'background-color:#f7f7f7;',conMarginTop:'0px'},compSelc:[{modeComp:'C_Con4',conMarginTop:'1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Mode:[{propId:'01',num:5,tit:''}],}]}
我國已建立荒漠化石漠化監(jiān)測技術(shù)體系
國家林業(yè)局總經(jīng)濟師張鴻文介紹,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行業(yè)專項等科技計劃平臺,我國完成了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戈壁綜合考察、沙地補充調(diào)查等工作,建立了荒漠化、石漠化監(jiān)測技術(shù)體系,研發(fā)集成了流沙快速固定與植被恢復、綠洲與交通干線防護林體系構(gòu)建等技術(shù)模式。
《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開幕
本次大會的主題“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主要任務是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制定公約新戰(zhàn)略框架,確認實現(xiàn)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并籌集資金支持。來自196個締約方、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0多人將參加為期兩周的會議。
沙窩窩長出“金蛋蛋”——阿拉善防治荒漠化啟示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最西端的阿拉善盟是干旱少雨、沙化嚴重地區(qū)之一,多年來,當?shù)馗刹咳罕娍朔щy、因地制宜、科學治沙,用織密的林帶鎖住拓展的黃沙,用市場化意識和現(xiàn)代化手段,走出一條“點沙成金”、治沙致富的新路。
綠染黃沙——內(nèi)蒙古生態(tài)建設(shè)連年實現(xiàn)“雙提高”“雙減少”
內(nèi)蒙古雄跨三北,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tài)功能區(qū)。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qū)實現(xiàn)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連續(xù)“雙提高”,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續(xù)“雙減少”,綠染黃沙讓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更加秀美、牢固,壯美亮麗的內(nèi)蒙古正在以愈發(fā)昂揚奮進的姿態(tài)喜迎十九大的到來。
塞罕壩,京城綠色屏障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塞罕壩曾是一片綠洲,是皇家獵苑。后來,開墾伐木,逐漸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荒漠,黃沙蕩蕩,看不到盡頭。55年,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堅守.塞罕壩,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從荒漠變綠洲。他們——塞罕壩人,用激情和生命,澆筑了京城綠色屏障……
中國荒漠化沙化土地十年“雙縮減”
經(jīng)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荒漠化防治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國荒漠化土地從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zhuǎn)變?yōu)槟壳澳昃s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zhuǎn)變?yōu)槟壳澳昃s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xiàn)了連續(xù)10年保持“雙縮減”。
荒漠化治理紀實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closeTit:'no',skinclass:'',css:'',style:'',conMarginTop:'0px'},compSelc:[{modeComp:'C_Con3',conMarginTop:'1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 Mode:[{propId:'01',num:8,tit:''}],}]}
與黃沙掰手腕的人——中國草根治沙人物群像
昨日荒沙地 今日聚寶盆
大會議程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skinclass:'',closeTit:'no',css:'',style:'background-color:#fff;',conMarginTop:''},compSelc:[{modeComp:'C_Con11',conMarginTop:'3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Mode:[{propId:'01',num:9,tit:''}]},]}
締約方會議第二十屆會議主席致歡迎詞
在國家、分區(qū)域和區(qū)域?qū)用嬗行?zhí)行《公約》
將民間社會組織的活動列入締約方會議的正式工作方案;公開對話會
特別會議;高級別會議開幕式
閉幕式
高級別會議閉幕式
在國家、分區(qū)域和區(qū)域?qū)用嬗行?zhí)行《公約》;程序事項
在國家、分區(qū)域和區(qū)域?qū)用嬗行?zhí)行《公約》;組織事項;程序事項;會議報告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