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有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美歐關系“傷”有多深?
新華社記者吳黎明
回望2018,美國和歐洲兩大傳統(tǒng)盟友間齟齬不斷。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雙方之間的恩怨情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的一句感嘆頗讓人玩味:“有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一句感嘆,話中有話,流露出歐洲對特朗普政府的強烈不滿,印證了輿論的普遍判斷:曾經親密無間的跨大西洋關系正遭遇沖擊與傷害。
傷害,已然明了。
自上臺以來,特朗普政府對歐洲指責不斷。從宣稱“成立歐盟的目的就是要占美國的便宜”到“北約跟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一樣糟糕”,從要挾德國、西班牙等國進一步分攤北約經費,到回懟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關于成立“歐洲軍隊”的倡議“太侮辱人”,特朗普的種種言論讓習慣了“甜言蜜語”的歐洲目瞪口呆,尷尬不已。面對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歐洲隱忍應對,避免與其發(fā)生正面沖突。
美國不僅口頭批評,還訴諸行動。退出《巴黎協(xié)定》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發(fā)動貿易戰(zhàn)、點名歐洲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美國優(yōu)先”之下,美歐關系基礎遭到侵蝕。
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令歐洲受傷頗深。一方面,臥榻之側的中東攸關歐洲和平穩(wěn)定;另一方面,伊核協(xié)議經多年艱難外交斡旋達成,美國退出意味著歐洲多年努力付之東流。德國《明鏡周刊》稱這是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以來華盛頓推出的“最危險”的外交決策,是戰(zhàn)后70多年來美國對歐洲利益的最大傷害。德國總理默克爾感嘆:不能再依賴美國了,歐洲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原因,需追根溯源。
從深層次看,美歐之間如何看待跨大西洋關系已然“對不上表”,這種“觀念鴻溝”是導致雙邊關系出現(xiàn)波折的主因。
跨大西洋關系是二戰(zhàn)后西方陣營的基石,也是美歐長期維護的外交支柱。在這個體系里,美國為歐洲提供安全保護,歐洲依附于美國,專注一體化進程、發(fā)展經濟及社會福利體系。
但“奉行絕對現(xiàn)實主義”的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是在為歐洲犧牲自己的利益,“美國就像存錢罐一樣被所有人搶劫”。華盛頓在外交上不再奉跨大西洋關系為圭臬,而要與歐洲“明算賬”。輿論認為,美國明顯脫離了其二戰(zhàn)后奉行的支持西方集體安全和繁榮的外交政策基本理念。德國《國際政治》雜志不久前刊文指出,孤立主義已重返白宮。《紐約時報》評論說,“跨大西洋關系可能出現(xiàn)地震位移?!?/p>
在歐洲人看來,特朗普政府的系列言行置歐洲利益于不顧,正在拋棄大西洋主義和曾經“親如一家”的傳統(tǒng)盟友,推翻了歐美長期遵守的游戲規(guī)則。法國《世界報》指出,特朗普政府給歐盟帶來“生存挑戰(zhàn)”,歐洲領導人面對華盛頓“方寸大亂”。圖斯克不無諷刺地指出:“歐盟應該心懷感激,因為特朗普讓我們丟掉了幻想?!?/p>
縱觀新世紀以來美歐關系發(fā)展歷程,雙方漸行漸遠。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歐洲項目組負責人、高級研究員揚·特肖指出,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對歐洲的背離正在悄然進行。從克林頓到奧巴馬,都在加速這一進程。究其根源,從全球角度看,歐洲正在逐步喪失重要性,美國開始以不同以往的方式重新分配自己的資源,這一趨勢難以阻擋。《華盛頓郵報》甚至預測,美歐關系的疏遠勢頭在特朗普卸任后仍將延續(xù)。
在跨大西洋關系的天平上,實力決定了歐洲自始至終處于“跟隨者”地位。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志網(wǎng)站指出,歐盟防務開支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防務能力只有美國的10%-15%。在根本的安全政策上,未來幾十年里歐洲大陸還將依賴美國。
展望未來,“一邊倒”的失衡格局仍將延續(xù),美歐關系短時間內不會發(fā)生質變。歐洲依然要將鞏固跨大西洋聯(lián)盟放在外交首要地位,“將美國持久留在歐洲”是歐洲的核心訴求。德國《國際政治》雜志指出,歐洲的穩(wěn)定繁榮甚至歐洲一體化進程都嚴重依賴美國這個“保護國”,這種說法并不夸張。
從長遠看,歐洲需要在政治和經濟上增加投入,強化自身安全建設,提高獨立性,同時張開臂膀,采取更為切實有效的措施擁抱多邊主義,不再“躺在跨大西洋關系上睡大覺”。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